近日,国家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海南2项入选“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即《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
在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秘书处、海南省玩海联盟秘书处联合举行的内部座谈会上,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首席专家、海南省玩海联盟首席专家、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首席专家、海南省投资商会战略首席专家陈治宪教授,对全国唯一入选的休闲渔业“最佳实践案例”《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做出专业解读,并着重论述:“四位一体”模式促进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
陈治宪教授指出,今年国家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海南入选案例《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充分肯定“海南积极探索实施‘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保险保障+应急救助’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无独有偶,去年1月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遴选发布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全链条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案例入选。“积极探索实施‘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保险保障+应急救助’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简称“四位一体”模式),同样成为“全链条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
陈治宪教授强调,“四位一体”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引导、促进与风险管控融于一体,成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集成创新机制。
一、政府引导。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政府引导”。“政府引导”遂成为海南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制度集成创新机制的核心内容。
“政府引导”制度集成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省主要领导指导。
海南休闲渔业的发展,有一种现象足以令省内行业自豪,令省外同行羡慕,即海南省委省政府对休闲渔业发展创新探索的细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例如:
前任省委书记沈晓明,对海南休闲渔业做了各种形式的深入调研,其关于休闲渔业发展的深刻认知与重要指示,不仅很专业,而且已经系统化,成为海洋强省版自贸港休闲渔业“十四五”的发展指南。
现任省委书记冯飞,在多次公开谈话中,要求支持沿海市县创建休闲渔业精品示范基地和海钓赛事基地,实施休闲渔业“五个一工程”,建设“美丽渔村”;打造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转型;努力把北港村打造成休闲渔业示范;再造一个“海上海南”,这是体现了海南加快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决心。海南海洋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省长刘小明,在多次公开谈话中,要求鼓励养殖用海与休闲渔业等融合发展,打造海洋牧场,新增休闲渔船;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建设海洋强省,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发挥海的优势,做足海的文章,从“看海”向“玩海”转变;要坚定渔业“三个走”战略方向,大力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出海观光、海上垂钓、赶海拾趣等休闲渔业新业态,给潭门渔民提供更多“靠海吃海”的新方式;让千年渔港展现新风采、焕发新生机。
从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来看,在全国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中,公开发表关于休闲渔业发展与海洋产业的论述,若论系统性与专业水准,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当属全国前列。
2、议事协调机制。
《管理办法》在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决定:省人民政府建立促进休闲渔业发展议事协调机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全省休闲渔业发展,督促检查休闲渔业发展各项工作。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在《保障措施》中决定:省政府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领导小组中增设休闲渔业专项小组,增加省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兼任休闲渔业专项小组组长,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详见《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领导小组中增设休闲渔业专项小组的通知》(简称《专项小组通知》)。
查阅《专项小组通知》得知,休闲渔业专项领导小组除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外,作为省政府“推进休闲渔业发展的议事协调机构”,27个省主要部委、厅局、省直属单位和各市县政府都是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休闲渔业专项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全省休闲渔业发展,负责研究提出推进休闲渔业的创新政策和工作建议,研究解决海南休闲渔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其他重大事项,报省委、省政府决策。负责督促检查各市县人们政府、各相关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休闲渔业发展政策等工作。
3、政策文件体系。
海南休闲渔业的政策文件,开创性、引导性与体系化开全国风气之先。
海南休闲渔业政策文件,特别注重制度集成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态上主要体现在“三化”,即层级化、系统化、操作化。
层级化主要体现在海南休闲渔业的政策文件体系,分三个层面布局。
1、省委省政府层面。
省委省政府主要从战略方面做出部署。
2、省厅局层面。
省厅局层面主要从发展规划与操作细则方面做出规定与指导。
3、市县层面。
市县层面主要从实施方面做出安排。
系统化主要体现在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的政策文件体系,注重从产业体系与业态发展各方面来发力建构。
操作化主要体现在市县层面的政策文件自然是尤为注重实施操作的。省政府层面与省厅局层面的一些政策文件,在做出战略部署的同时,也兼顾到操作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文件如《管理办法》和《行动方案》,既发挥了总纲性大处着眼的全局意识,提出了原则,指明了方向,指导休闲渔业要做什么,应做什么;也突出了战术性小处着手的实操优势,明确了工作计划,描绘了进军路线,制定了有效措施;讲明休闲渔业怎么操作,怎么行动。
“鼓励”与“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文件主旋律,呈现出“六个一”亮点,即一项使命:党中央赋予的“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的国家使命。一个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一种探索: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一条主线:促进加快构建休闲渔业产业体系。一套措施:包括规范、安全、渔民转产转业、基础建设、精品工程、休闲渔船管理、捕捞许可、品牌营销等丰富内容的措施体系。一张清单:围绕“五个一”品牌工程制订的任务清单;任务清单规定了任务内容、完成时限、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这俩文件多处地方为全国首创,被誉为“开启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划时代转折点”。
关于海南休闲渔业政策文件部署创新探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制的《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3)》如是评价:海南加大政策集成创新,破解行业发展堵点痛点,先后发布《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检验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支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关用海政策的若干意见》《海南省休闲渔业行业自律行为规范与准则(试行)》等文件,为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政策体系,为国内其他省(区、市)提供了参考借鉴。
二、行业自律。
《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政府引导”与“行业自律”遂成为海南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制度集成创新机制的一体两面。
2016年8月,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成立,开启了行业协会引领海南休闲渔业发展的新阶段。
2022年12月23日,《海南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以《激活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为题的报道,介绍了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的系列创新探索。
行业协会引领创新探索,主要体现在承接政府赋权,强化行业自律,成为行业中流砥柱。
省级政府对休闲渔业行业协会大力度赋权,是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行业自律探索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决定》、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休闲渔业试点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均明确要求:“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探索行业协会管理社会事业新机制”,“鼓励休闲渔业行业协会制定休闲渔业行业自律规范和标准”。
《管理办法》和《行动方案》,从省级人民政府的层面强化对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的赋权试点,文件多项条款将赋权精神逐一落实到实处。
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关于在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展赋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针对“支持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展赋权试点工作”,就指导思想、赋权试点范围、工作要求,做出具体部署。特别是就“赋权范围与内容”专门强调:开展行业自律与管理;开展渔民转产转业、海钓会员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休闲渔业品牌建设;开展休闲渔业监测统计;强化休闲渔业保险保障。
省级政府对休闲渔业行业协会赋权的如此大力度创举,充分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精神,开创全国休闲渔业领域之最。
而创新探索成为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承接政府赋权的不二法门,“自律”精神则为承接政府赋权的践行主线。
一般认为,行业自律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成员共同利益,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对行业自律管理具有自我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行业自律行为规范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一是行业内行规行约的制约行为。这两方面都包含对行业成员监督和保护的双重机能。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秉持的基本理念:自律性是行业协会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行业协会最基本的信誉名片。据此,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明确了承接海南自贸港政府大力度赋权后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纵向沟通和横向协调,联结政府与企业的沟通纽带,在企业与政府间建立起一种持续可靠的信任机制。通过自律功能培养协会成员的理性自律精神,以实现对自贸港休闲渔业行业秩序的自我调控,以促进休闲渔业行业群体利益和权利诉求的理性化与程序化,从而逐步形成一种行业内部自生自发的秩序——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行业自律秩序。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制定的《海南省休闲渔业行业自律行为规范与准则(试行)》(简称《规范与准则》),这是落实二十大精神我国首部公开发布的休闲渔业系统性行业自律行为系统规范文件。
在行业自律创新探索的具体内容方面,《规范与准则》则以准入自律和行为自律为重点突破口。
制定行业准入规定是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的主要手段。《规范与准则》准入自律主要体现在《总则》要求和《附件》中的《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行业自律公约》、《休闲垂钓个人承诺书》等事前承诺制上。
行为自律主要体现在经营服务行为规范和个人会员行为规范两方面。
经营服务行为规范主要通过经营单位营运规范、休闲渔船使用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规范等八条具体规定及多款细则来体现。
个人会员行为规范主要涉及登记备案、会员证发放、环境保护规定、安全防护措施、渔获限额管理等六条具体规定及多款细则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与完善惩戒机制,已成为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与准则》在这方面也做了初步尝试。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强调,也许会有人对《规范与准则》的行业自律探索及所提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惩戒机制不以为然;其实大家别忘了,还有政府监管和制裁的外部惩戒在时时等着。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经验是,如果因严重违规失信导致政府监管机构的严厉外部惩戒,经营者们要付出比在行业协会自律作用下更高的代价和成本。因此,相形之下,行业自律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这就是行业自律比政府惩戒行动更快的显著优势,即所谓“占优自律”是也。
三、保险保障。
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休闲渔业保险不应缺位,更不能缺位。休闲渔业保险是一种新兴的险种,是指与休闲渔业直接相关的保险产品的统称。休闲渔业保险产业的状况与休闲渔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经济是休闲渔业保险存在的基础,而休闲渔业保险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休闲渔业经济的进一步拓展。
发展休闲渔业保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一,休闲渔业保险是休闲渔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需品。休闲渔业风险的不可抗力性决定休闲渔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
其二,休闲渔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分散休闲渔业产业风险。现代社会,休闲渔业保险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与服务,而是一种有利于休闲渔业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设计。因此,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必须同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保险。
《管理办法》与《行动方案》俩文件,已对保险保障问题做出规定与部署。
《管理办法》要求,鼓励出海进行休闲渔业体验活动的游客购买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开发适合的保险产品,加强意外事故善后保障。鼓励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休闲渔船与设施办理财产保险,为水上作业人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经营活动办理相关责任险。
《行动方案》要求,协调保险机构开发休闲渔业险种,建立“行业协会+保险+涉业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规定牵头单位为海南银保监局,责任单位为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
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发文《关于进一步在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展赋权工作的通知》,特别就“赋权范围与内容”专门强调:“强化休闲渔业保险保障”。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很早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行业协会+保险+涉业主体”的休闲渔业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并与相关保险公司联手创建了休闲渔业部分险种,以及为本省休闲渔业企业提供了部分休闲渔业保险服务。
还利用各县市休闲渔业培训班,来通俗易懂地向一线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讲解该体系。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保险应急救助部主任张新秋称,国际海洋保险惯例的基本原则,例如损失补偿原则、可保利益原则、近因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和代位求偿原则,都值得海南休闲渔业保险创造性借鉴。
陈治宪教授指出,海南自贸港“十五五”期间发展休闲渔业保险业的三大大突破口:
1、与发展渔业保险联动。
国家政策要求和再造“海上海南”的建设要求,海南自贸港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势在必行。而休闲渔业是国家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五大支柱之一,所以,休闲渔业保险与渔业保险联动发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发展休闲渔业保险的两大突破口。
海南自贸港发展休闲渔业保险,应抓住休闲型海洋牧场保险与海洋旅游保险两大突破口。
3、与行业协会强强联手。
海南省人民政府对海南省休闲渔业行业协会的大力度赋权创举,充分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精神,开创全国休闲渔业领域之最。
所以,保险业与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强强联手,是加快发展海南自贸港休闲渔业保险的必由之路。
保险行业也在积极行动。例如去年8月,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海南分社为“琼三亚渔休88301”船开出了海南省第一张休闲渔船保单,标志着海南省渔业互助保险步入多领域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海南分社业务总监郑在琳介绍:海南分社针对“琼三亚渔休88301”船分别开具了沿海内河渔业船舶保险和休闲渔船人员责任保险两份保险单,希望能够助力海南省休闲渔业的发展,进一步引导渔民转产转业从事休闲渔业工作,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渔民增收。
四、应急救助
保险保障与应急救助是休闲渔业风险管控的一体两面。保险保障重在事前的保障和事后的救济,应急救助重在事中救援救灾。
“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休闲渔业+海洋旅游的蓬勃发展,海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发展海上应急救助体系,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休闲渔业+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刘小明省长在琼海潭门镇排港村调研,谈到积极培育出海观光、海上垂钓、赶海拾趣等休闲渔业新业态时,要求完善运营规范和安全标准,加强风险提示和隐患排查,按规定配备救生人员和救生设备,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游客安全有序参加游玩体验。
《管理办法》要求“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建立休闲渔业突发事件救助机制,制定休闲渔业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督促各相关管理部门实行安全管理联动协调机制”;“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
《行动方案》要求“建立‘行业协会+保险+涉业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些规定,与“二十大”报告要求的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精神是一致的。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主动调研与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开展海上应急救助的经验,例如:
广西在北海市涠洲岛成立了首个“海上枫桥”联合救助中心,将海警、海事、医疗、航空运力等多方搜救力量综合统筹,实现“陆海空”立体部署。
天津市开展了“休闲渔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整合了农业执法部门、海事局、蓝天救援队和急救中心等多方力量,实施“空海一体”的联合搜救行动。
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有效破解了长期存在的救援力量分散、响应滞后等问题,实现了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和分级响应的全链条救援体系。
现代科技正在海上应急救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照海上救援站配备了智能遥控救生器,适用于海浪较大、船只无法下水的情况,遥控距离达800米,承载能力达150公斤。
演练中,无人机与快艇协同搜救已经成为标准救援模式。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围栏和船载通讯等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于海上休闲活动的综合管理。
这些高科技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搜救效率和成功率,为救援人员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全省休闲渔业应急救援保障系统是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建立的“政府+民间+协会+企业”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协调政府应急部门、民间第三方机构、保险进行联动合作,开展涉海休闲渔业活动的安全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与海南省蓝天救援队建立了深度合作机制。
一方面联合对渔民开展应急救助培训与演习。例如,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安全与消防总教官吕礼宏、海口蓝天救援队教官黄宏辉、冯善伟,从个人防护,自救、互救与求援,船舶事故与故障处置,密闭空间有毒气体预防、常见气体中毒处置、常见急症的现场救护,AED除颤仪的使用,钓鱼注意事项及事故教训等板块进行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应急救助培训。
一方面建立实战型快速救援机制。海南省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外联部部长张富国介绍:“一有险情发生,我们第一时间响应,启动救援。”
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应急事务部和海口蓝天救援队基于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经常共同组织海上应急搜救演练。
例如,某次演练共24名队员,分为一个中心五个小组,分别是指挥中心、道路清障组、后勤组、水域组、消防组、医疗组。配备有冲锋艇三艘、浆板一页、消防浮艇泵一台、每人一套全身救生服和水上安全帽还有抛绳、救生圈、担架等器材。
演练险情设置为三名海钓者乘坐休闲渔船出海钓鱼,由于船只侧翻后起火造成三名海钓者落水,落水人员扮演者进入海水里后,随身佩戴的智能手环检测到佩戴者落水后,自动上报海南省休闲渔业行业自律监管服务中心和船舶调度信息管理中心,船舶调度信息管理中心根据SOS求救信号,锁定出事船只,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发现船只火情,信息汇总后涉险警讯通过应急管理系统实时上报海上搜救中心、海警、海事、渔政、应急与医疗等部门,并同时报往距事发地最近的蓝天救援队。
到达现场后,海上应急搜救队首先是道路清障组清理救援场地,指挥中心集合队员后说明事故情况。各小组立即开展救援行动,水域组人员一部分乘坐冲锋舟前往远处落水人员附近,在船舶停稳后采取抛绳的方式,由落水者和救援人员相互配合成功救上冲锋艇,上岸后前往救护点包扎伤口。水域组另一部分人员划动浆板靠近近岸无意识落水人员,采取浆板翻板救援法,成功将落水人员救起,回岸后由医疗组人员使用担架抬往救护点。在成功救起三名落水人员后,消防组立即乘坐冲锋艇前往模拟失火船只处,展开消防浮艇泵使用水管抽送海水喷向模拟失火船只,成功扑灭火情。
为顺利开展海上应急救助,在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及相关管理部门指导下,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开发了智能安全监管系统。系统由系统融合北斗定位、手机端报备、智能穿戴设备、一键报警、卫星通讯、定制信息发布等多项创新科技组成,构建快捷、通畅、高效的监管服务中心。可以通过手机和移动端,对休闲渔船和出海海钓进行出行报备,实现人员、船舶海上作业监管,与海警、海监渔政等各管理部门实时互动和信息共享,强化休闲海钓出行的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与海上应急救助功能。
-
730
-
1
-
0

